蔬菜生产供应是城市经济的重要内容,直接关系到居民生活、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,为摸清全县蔬菜生产现状,找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,更好地促进蔬菜生产的健康发展,加快蔬菜产业化发展步伐,对全县蔬菜产销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。
一、基本情况
(一)蔬菜生产规模较大
全年完成蔬菜种植面积9.01万亩(其中大春蔬菜3.93万亩,占44%。小春蔬菜5.08万亩,占56%),比2014年8.5万亩增加0.51万亩,增长6.0%。其中:设施蔬菜1.21万亩(比2014年增加0.21万亩,增长21%)。总产量23.8万吨,比2014年18.25万吨增加5.52万吨,增长30.2%。总产值7.93亿元。比2014年5.23亿元增加2.7亿元,增长49.1%。2016年完成蔬菜播种面积10.5万亩,产量30万吨,产值10亿元以上。新建设施蔬菜基地0.2万亩,菜地保有量达到7万亩以上。
(二)市场销售渠道不断创新。根据本县气候因素构成的蔬菜生产旺季供大于求,蔬菜滞销的问题,在蔬菜生产旺季营销上,对外联系对下衔接,通过多方努力下实现外销蔬菜12万吨(包括食用菌、蔬菜脱水加工产品、山野菜加工产品及特色蔬菜产品),同比增长27.6%。实现了单一季节(夏秋季节蔬菜)向多个季节(夏秋反季节蔬菜+春夏次早熟蔬菜)和单一品种向多个品种的外销突破,种植面积达10多万亩,茄子等十多个品种进入省外市场;蔬菜脱水加工产品等已进入15个省市,建立了溆浦县“贵人多微店”和“紫峰微商城”两家蔬菜电商营销公司及蔬菜冷链示范点;外销蔬菜为农民带来直接经济收入约8亿元的同时拉动了区域第三产业的发展,
(三)蔬菜价格上涨幅度大。从去年年底以来,全国蔬菜价格上涨,溆浦县蔬菜价格也居高不下,其主要原因:一是季节原因,2-5月份是全县的一个重要季节换档期,冬季菜接近罢园,春夏季菜刚进入播种和生长期,本地菜上市少,造成价格高;二是天气因素影响蔬菜生产。从全县来看,去年冬天长期阴雨低温天气,蔬菜播种面积减少,同时也影响蔬菜产量。今春以来,阴雨冰雹等灾害性天气较多 ,全县蔬菜受冰雹雨水灾害面积达1.05万亩,天气持续低温,光照不足,影响蔬菜生产,同时,也带来了诸如根线虫病等菌类病虫害发生,如芹菜棵矮泛黄,叶类菜、豆角则病虫害多。三是各类成本价格增加,造成蔬菜价格居高不下。生产资料价格上涨,雇工工资水涨船高,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下,各种蔬菜无论是精细菜还是大路菜,价格都大幅上扬。
(四)、标准化生产、质量安全监管措施
A、标准园建设:
我县蔬菜标准园建设按照农业部的要求,在加强基地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,进行规模化种植、标准化生产、商品化处理、品牌化销售和产业化经营,统一品种、统一标准、统一检测、统一标识、统一销售,达到100%统防统治,100%测土配方施肥,100%产品订单生产的要求。重点抓好卢峰镇0.7万亩、江口镇0.35万亩、水东镇0.45万亩市级核心示范园区建设。由县蔬菜办负责牵头并指导,各相关乡镇负责落实到村组到农户。
到2020年,在我县创建省级、市级、县级蔬菜标准园区各1个。面积8000亩以上。以标准园区建设为示范,加快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的普及。
B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
(1)推进标准化生产。以蔬菜标准园创建为抓手,加强蔬菜产品质量标准、生产技术操作规程、生产加工等地方标准和以农产品等级、包装、标识、存储、保鲜、追溯为主要内容的农产品流通标准的制修订,构建蔬菜生产、加工、流通产品标准体系。以实施标准化生产为重点,通过标准化,打造“露天工厂”,促进蔬菜向“统一生产布局、统一技术标准、统一质量、统一品牌”发展,提高蔬菜生产规模化、组织化和产业化程度,从根本上解决蔬菜质量安全问题。加大“三品”认证力度,积极发展无公害蔬菜、绿色蔬菜、有机蔬菜,推广蔬菜清洁生产。
(2)完善检验检测体系。依托现有检测资源,建立健全县、乡(镇)配套并延伸到经营主体的检测体系,蔬菜主产区、基地、企业和交易市场、大型消费团体要配备快速检测仪器,加强质量安全例行监测、监督抽查和日常检测等工作,实行产前、产中和产后的全过程监督检测,把好蔬菜基地准出和市场准入关。1-5月检测机构对县城的各大超市及城南、城北农贸市场的各类蔬菜进行抽样检测,抽检蔬菜1228批次,其中合格1226批次,合格率达99%。到2020年我县主要乡镇全面实行蔬菜市场准入制。